近日,强生子公司杨森制药宣布,将终止与Bavarian Nordic关于两项疫苗合作及许可协议,该协议采用了Bavarian Nordic公司的MVA-BN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开发HPV(人乳头瘤病毒)和HBV(乙肝病毒)疫苗。尽管这两家公司在HPV和HBV这两项病毒中分道扬镳,但两家公司仍然打算继续在艾滋病毒和埃博拉病毒方面的合作。MVA-BN的全名是Modified Vaccinia Ankara - Bavarian Nordic,其中MVA指的是通过在牛痘病毒Ankara株的原代鸡细胞中进行系列组织培养传代而开发的,并在临床上用于避免常规天花疫苗接种的不良副作用而得到的第三代天花疫苗。
MVA的先祖病毒是Ankara痘苗病毒株,最初在Ankara的土耳其疫苗研究所用于天花疫苗生产的小牛和驴的皮肤上繁殖。1953年,Ankara痘苗病毒株被带到慕尼黑,随后该地的科研人员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上培养病毒,因此被命名为绒毛尿囊痘苗病毒Ankara(CVA),随后在各种组织培养物中进行传代实验。1964年CVA在原生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371次传代导致了具有限制性宿主(细胞)嗜性的感染表型的发展。而到了1968年在CEF进行第516次传代后,该病毒被重新命名为Modifiziertes Vakziniavirus Ankara(德语MVA),并被提供给巴伐利亚国家疫苗研究所,以测试其对天花疫苗生产的适用性。这一产品在1977年在德国成功上市,然而由于1980年德国天花疫苗接着计划已经随着天花的消灭而结束,MVA在接种了超过12万人后便停止了。但尽管如此,关于MVA的研究仍然在进行,由于其作为一项高度减毒表型,研究人员认为MVA可以作为表达载体使用,通过对MVA基因组进行靶向修饰开发针对各种疾病的重组MVA成为了一项潜在手段。MVA-BN则是MVA的进一步减毒版本,是CVA的高度减毒株。与最初的天花疫苗相比,MVA-BN的一个主要优势是病毒不能在接种的个体中复制。复制周期在非常晚的阶段被阻断,这确保了新的病毒不会在体内产生和释放。这意味着该病毒不能在接种疫苗的人身上传播。因此不会引起复制型天花疫苗(即未减毒的痘苗病毒制剂)所见的有时严重的副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采用MVA-BN技术的第三代天花疫苗已经在欧盟,加拿大,美国分别上市。此外,尽管此次HPV和HBV的计划中止,但埃博拉和艾滋病方面的研究仍然在继续。
去年9月,强生公司宣布与Bavarian Nordic公司合作的埃博拉疫苗Zabdeno® (Ad26.ZEBOV)和Mvabea® (MVA-BN-Filo)在成人和儿童(1-17 岁)发布了积极的临床数据。从Bavarian Nordic公司的管线来看,除了已经上市的天花疫苗,RSV病毒疫苗,新冠病毒疫苗和癌症疫苗也在临床研发中。MVA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虽然因为天花病毒的消亡而一度失去了用武之地,但相信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使用。参考来源:
Volz A, Sutter G. Modified Vaccinia Virus Ankara: History, Value in Basic Research, and Current Perspectives for Vaccine Development. Adv Virus Res. 2017;97:187-243. doi:10.1016/bs.aivir.2016.07.001
https://www.jnj.com/janssen-discontinues-collaboration-and-license-agreements-with-bavarian-nordic-in-hepatitis-b-and-human-papillomavirus----------------------end----------------------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大会官网注册报名~